當高校產品遭遇成年危機,如何做到更廣、更深?

  摘要:由于高校用戶的流動性、活躍性等特征,高校市場即是創(chuàng)新的福地,但同時又給高校產品帶來成年危機。

  

當高校產品遭遇成年危機,如何做到更廣、更深?

  這篇文章,我們從“Facebook 成年危機”講起,朱旭冬在《13個美國大學生最常用的社交網絡》一文中列舉的第一個社交網絡就是Facebook,作為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而且故事足以被搬上好萊塢的傳奇案例,榮登榜首并不令人奇怪,但是對Facebook的評價就非常有意思了:

  對大學生來說,Facebook 已死,很多人中學畢業(yè)后就開始遠離 Facebook(這意味著 Facebook 在中學生里還是非常流行的)。但是如果沒有 Facebook 帳號是一件更奇怪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在用 Facebook,認識以后都習慣在 Facebook 上加好友,即便加完之后也不怎么聯系。

  Facebook 誕生于高校市場,興起于大學校園,擁有非常強的用戶鏈,然而雖然兼具種種優(yōu)勢,在誕生不到10年的時候已經事實上在校園市場中失去了足夠的活力,大學生們更喜歡的是 Instagram 和 Snapchat 這類更酷的應用。

  作為出生地的高校市場的衰落,就是所謂”成年危機“,其本質是高校這一搖籃中誕生的產品在失去新鮮度或是同類競爭進入時如何成功轉型的問題。Facebook通過進入更廣泛的社會、成功的國際化和幾次富有遠見的收購成功跨過了成年危機(Instagram、WhatsApp 這些 Facebook 大家庭的成功產品都是通過非常高昂代價收購而來),而我們的高校產品應當如何面對?

  高校產品成年危機的原因在于讓人又愛又恨的高校學生流動性和活躍性。以四年為一個周期,每年都有全新的用戶群進入,大學生們也充滿了嘗試新鮮事物的欲望。這些特征允許全新的產品以非常低的門檻進入,并且如果恰好找到了大學生群體的痛點,很容易實現爆發(fā)性的增長。

  起于上海交大的餓了么,以校園為基礎,用5個月就完成了從12個城市到187個城市,日訂單量從10萬單到100萬單的飛躍。但同樣的,流動性和活躍性也帶來了用戶粘性低的問題,騰訊1月份的《互聯網用戶外賣調查使用報告》中指出19.47%的學生表示,沒有補貼就不會點餐。也就是一款產品通過種種努力積攢的用戶,很可能一天早晨醒來就被其他產品撬走了,就算逃過了這一劫,每年的畢業(yè)季就是用戶集體流失和再一次開始痛苦的新用戶培養(yǎng)的過程。

  校園就像一個搖籃,給與種子快速長大的保護和養(yǎng)料。但是,一款產品不可能永遠待在搖籃里,不論愿意與否,成年是必經之路,成功則如 Facebook 海闊憑魚躍,如果失敗或是忽視也有人人在前。我們在這里討論兩條不同的成年之路——一者更深,二者更廣。

  更深:打破流動周期,增強延續(xù)性

  高校的用戶群體雖然具有流動性,但高校同時也有很多東西會被傳承,如果能夠成為傳承的一部分,新用戶的推廣難度就可以大大降低,進而讓高校成為產品的基本盤。

  這條路徑比較適合偏工具與社交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更容易與文化建立關系,同時由于這些產品往往能夠獲得常駐后臺的權限,也為向更深發(fā)展提供了機遇。具體的發(fā)展方向舉兩個例子:BBS和社團。

  高校的BBS文化可以說從互聯網普及就開始了,從1995年8月8日水木清華建站起,以一個學校社區(qū)之力達到了驚人的30萬注冊人數。雖然期間屢經波折,但是通過各種方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存,尤其是其中的各類經驗、技術、學習資源分享,具有其他方式難以替代的地位。而且社區(qū)一旦被認可,每屆的新生很自然的就可以融入,事實上筑起了很難撼動的壁壘。

  在這方面,“超級課程表”“課程格子”等產品做了相應的嘗試,甚至有產品史無前例的把社區(qū)放在了首頁,而把作為核心功能的課程表隱藏在了二級菜單中。但是,社區(qū)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事關文化傳承和用戶習慣等種種問題,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氣質與特點,這也是為何業(yè)界普遍不看好工具類應用做社區(qū)的原因。但是誘惑同樣是巨大的,一旦確立就難以撼動。所以這一條途徑更適合有耐心,愿意一個高校、一個高校去推進的產品。

  相較上一個,成為社團傳承的一部分從操作難度就降低了許多。社團同樣具有延續(xù)性的優(yōu)點,新入社的同學也更愿意適應之前的傳統(tǒng)。改變一個社團的習慣通過好的產品和一定的合作贊助等都比較容易實現,同時多個社團共同帶來的影響力并不比BBS差很多。因此超級課程表推出了超級社團功能,但是從實際使用體驗來講,還不是特別優(yōu)秀,并且也沒有能夠投入足夠精力去進行推廣,所以目前影響有限。類似的還有共青團中央的Myouth,百度則是從社團活動方面加強了力度。

  深耕校園市場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高校市場畢竟比較有限,而且成為傳承的一部分并非適合所有產品,所以這時候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就是必經之路。

  更廣:面向社會市場,駛入大海

  高校市場本身很難支撐起大量級產品的高速增長,所以在被高校市場拋棄前,主動進入社會市場,面對更成熟的用戶,一方面避免了流動性等問題,一方面又可以吸納高校培養(yǎng)的用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一選擇幾乎是校園金融、O2O服務不可避免的(少數特殊的商業(yè)模式可能會有更多的選擇)。Facebook 就采取了進入社會的方式,在高校市場乏力的情況下保持了產品的健康。

  金融和O2O服務大多屬于高資本投入項目,高校市場又常常是低毛率的,因而餓了么CEO張旭豪稱:

  對于高校市場的訂單,可能仍然會進補貼和擴張,但是重點將轉向白領市場。對于白領住宅市場,他們對價格敏感較低,反而是想可以提供給自己更多的選擇。

  除此之外,金融與O2O在進入社會市場時相對于類似產品直接進入社會市場有以下三個優(yōu)勢:

  模式和團隊:在大學競爭相對較弱,容忍度更高的市場中,適應創(chuàng)始團隊的成長,同時也能夠有足夠時間摸索商業(yè)模式,避免了直接殺入紅海的窘境;

  用戶基礎:如果能夠做好對接,畢業(yè)的大學生就可以直接轉化為社會用戶,類似于校園配送業(yè)務,進入各大社區(qū)和辦公區(qū)時,高校積攢的用戶很可能就是第一批種子用戶;

  信任感:對金融產品,大多數人都有求穩(wěn)心理,加上更換金融服務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成本相對高昂,因而分期、白條等產品,并非不能在社會市場的紅海里有一席之地。

  雖然具有以上優(yōu)勢,但是從高校到社會仍然是非常驚險的一躍。因為市場的驟然擴大,用戶群體復雜度升高,校園的打法不再適合新環(huán)境,任何一個都有可能毀了一款優(yōu)秀的產品,所以與巨頭合作不失為一種穩(wěn)妥的做法,59store 聯手京東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戰(zhàn)略互補。京東為59store平臺的店鋪提供商品及供應鏈配送服務,59store則深耕校園市場,提高配送效率及覆蓋率。

  高校是創(chuàng)新的福地,但同時也是喜新厭舊之地,在高校市場的成功并不一定穩(wěn)固,在成年危機到來之前早早做好準備,無論是讓自己融入傳統(tǒng),亦或是從高校的內湖走向大海,都不失為選擇。然而針對產品的特征選擇合適的路徑,并且能夠堅定高效的執(zhí)行,則是需要考驗領導者、團隊與投資人的水準。無論如何,祝所有的高校產品能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您可能還會喜歡:

發(fā)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