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進錢包”--“金錢豹”很流行,所用的頭像就是《西游記》中的花豹精。
不過,花豹精的故事卻是不咸不淡的,“主角妖精”很不給力,故事情節(jié)也沒什么新意。
花豹精沒有背景。這樣說不是勢利眼,而是說,在《西游記》中,有背景的妖精一般都比較“有戲”。另一方面,《西游記》中的草根妖精,一般在實力上是要比有背景的妖精厲害,因為無所憑借,必須靠自己硬拼,比如牛魔王,比如蝎子精、蜈蚣精,花豹精和他們相比,實力著實的弱,連豬八戒都打不過,最后死得也很可笑——孫悟空的瞌睡蟲把他弄翻了,然后就死于呆子的釘鈀之下。
不過,吳老先生還是為這個故事設(shè)計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南山大王”
花豹精自稱“南山大王”。

這個稱呼,勾起了孫悟空一股無名火:“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于大鵬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你這個孽畜,敢稱甚么南山大王,數(shù)百年之放蕩!”
孫悟空最早是道家的弟子,而“南山”,是道家的圣地,特指位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

終南山是道教全真派的發(fā)祥圣地,又名太乙山,簡稱“南山”。俗語“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老子、尹喜、趙公明、鐘馗等諸多道教人物都與這座山有關(guān)。在早期的古書里,如果沒有特指,“南山”一般指的都是這一個“南山”。所以,孫悟空對一個“土妖精”自稱“南山大王”,會氣得哇啦哇啦說了那么多。
其實,花豹精自稱“南山大王”,也算不得生拉硬拽,因為,本來有個“南山之豹”的典故。故事出于《列女傳》。這本書專門記錄古代一些“賢女”的言行故事?!澳仙街闭f的是,春秋時期,宋國陶邑大夫答子任職三年,撈了不少錢財,回到家中躲藏,他的妻子哭著勸說丈夫,說“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边@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南山里的黑色豹子,碰到大雨和大霧天,可以七天不出洞覓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皮毛,以期待早日養(yǎng)成漂亮的斑紋。

古人認為,小豹子并沒有色彩斑斕的“豹紋”,要長大了、修煉成了才會有,而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因此稱之為“豹變”。答子之妻用這個比喻來勸誡丈夫,要愛惜名節(jié),不要擋不住“誘惑”。但是答子根本不理睬,后來果然遭人告發(fā),被宋王處死。其實豹子在我國是比較常見的動物,在古籍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非常多。比如《詩經(jīng)》里有“羔裘豹飾”,豹皮在那個年代已經(jīng)是貴人們衣服上的裝飾物;《楚辭·九歌·山鬼》里有“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赤色的豹子與“山鬼”(一般認為是山神)為伴。不過,“南山之豹”這個典故,則有著精神上的寓意,后人多用它來比喻品質(zhì)高潔的隱士,稱之為“豹隱”。
因為在“南山之豹”的典故中出現(xiàn)了雨和霧,所以,“南山”——“豹”——“霧”就成了一組經(jīng)常一起使用的意象。比如小說《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那個經(jīng)典段落,關(guān)于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的“大霧”有一段《大霧垂江賦》,其中就有“初若溟蒙,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span>

小說《西游記》的花豹精雖然自稱“南山大王”,卻和“豹隱”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只是一只會噴云吐霧的豹子:“那霧真?zhèn)€是:漠漠連天暗,蒙蒙匝地昏。日色全無影,鳥聲無處聞。宛然如混沌,仿佛似飛塵。不見山頭樹,那逢采藥人。”“又見逼左右手下有三四十個小妖擺列,他在那里逼法的噴風噯霧?!被ū珖娫仆蚂F,完全和“捕獵”有關(guān)——可借著大霧將行人困在山里,然后再“抓人”,“那怪物收風斂霧,號令群妖,在于大路口上,擺開一個圈子陣,專等行客?!?/span>
“分瓣梅花計”
花豹精故事中的亮點,是那個“分瓣梅花計”,而這個主意是一個連“變形”還沒學(xué)會的鐵背蒼狼精出的。此計聽著名字很特別,其實并不復(fù)雜:“如今把洞中大小群妖,點將起來,千中選百,百中選十,十中只選三個,須是有能干,會變化的,都變做大王的模樣,頂大王之盔,貫大王之甲,執(zhí)大王之杵,三處埋伏。先著一個戰(zhàn)豬八戒,再著一個戰(zhàn)孫行者,再著一個戰(zhàn)沙和尚:舍著三個小妖,調(diào)開他弟兄三個,大王卻在半空伸下拿云手去捉這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魚水盆內(nèi)捻蒼蠅’,有何難哉!”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分身法”。這一招,其實孫行者自己沒少用——動不動就拔下一把毫毛,數(shù)都不數(shù),吹口氣變成很多很多“小行者”,把毫毛在嘴里嚼碎了再吹氣,還能變得更多。這一招,搞“群毆”或者“團體作戰(zhàn)”很管用,圍攻黃風怪、破蜘蛛精的絲網(wǎng)等等,“小行者”們都發(fā)揮了作用??墒牵笫フ媸菦]想到,自己居然會中了低級版“分身法”——“分瓣梅花計”的招兒,正所謂“小河溝里翻船”。不得不贊一下那個蒼狼精,高手在民間。
不過畢竟道行還淺,“分瓣梅花計”抓住唐僧之后,蒼狼精被封為“先鋒”,接下來卻給花豹精出了個餿主意:“我記得孫行者是個寬洪海量的猴頭,雖則他神通廣大,卻好奉承。我們拿個假人頭出去哄他一哄,奉承他幾句,只說他師父是我們吃了。若還哄得他去了,唐僧還是我們受用;哄不過再作理會。”于是,洞里兩次拋出“假人頭”,蒙騙孫悟空——第一次是個柳木疙瘩,第二次是其他人的人頭。
蒼狼精和黃風怪的虎先鋒一樣,低估了唐僧的徒弟們。事實上沒有什么“再作理會”。悟空兄弟的確被第二次的真人頭騙到了,以為唐僧真的死了,但是接下來,就是更堅決的復(fù)仇:“且休胡弄!教沙僧在此:一則廬墓,二則看守行李、馬匹。我和你去打破他的洞府,拿住妖魔,碎尸萬段,與師父報仇去來?!鄙n狼精的餿主意,最終讓他自己死在了豬八戒的釘鈀之下。
反常
值得注意的倒是悟空三兄弟的一些反常表現(xiàn)。先看豬八戒,按照他一貫的表現(xiàn),師父“死”了,肯定會鬧著分行李??墒沁@次沒有。豬八戒一個“分”字都沒說,而是忙著張羅著蓋個假墳,“這柳枝權(quán)為松柏,與師父遮遮墳頂;這石子權(quán)當點心,與師父供養(yǎng)供養(yǎng)。”孫悟空要進洞去探虛實,他居然擔心起師兄來:“哥啊!仔細著!莫連你也撈去了,我們不好哭得:哭一聲師父,哭一聲師兄,就要哭得亂了?!?/span>

再看孫悟空,要混進洞去看看虛實,少不得要變化的,奇怪的是,這一次他居然猶豫起來——要變個什么好呢?
“等我變作個水蛇兒過去?!易?!變水蛇恐師父的陰靈兒知道,怪我出家人變蛇纏長;變作個小螃蟹兒過去罷。……也不好,恐師父怪我出家人腳多?!?/span>
最后,他選擇變成一只水老鼠,“颼”的一聲攛過去,從那出水的溝中,鉆至里面天井中。當然,之前是有一番鋪墊的,說這次是從洞里流水的暗溝里進去的,而大家都知道孫大圣的水里功夫不太好——算是他猶豫的一種解釋吧。然后呢,見到了“活唐僧”,用瞌睡蟲迷倒了所有妖精,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吧,但大圣居然又猶豫了:
“行者道:‘師父不要忙,等我打殺妖精,再來解你?!背樯砼苤林刑谩Ue棍要打,又滯住手道:‘不好!等解了師父來打?!瘡?fù)至園中,又思量道:‘等打了來救?!绱苏邇扇?,卻才跳跳舞舞的到園里。長老見了,悲中作喜道:‘猴兒,想是看見我不曾傷命,所以歡喜得沒是處,故這等作跳舞也?’行者才至前,將繩解了,挽著師父就走。”
這是怎么說?都有點失常啊。是因為之前以為唐僧已經(jīng)沒了,卻發(fā)現(xiàn)師父還活著,失心瘋了么?
如果將整個故事理解為“湊數(shù)”,問題可能就簡單一些了——本來就是“湊”出來的嘛,有些不合理的、寥寥草草的情節(jié)很正常。
當然,也可以這么去理解哥仨的“反常”——那么多大難都過來了,離靈山越來越近了,這時候沒了唐僧,哥仨這取經(jīng)一路的降妖伏魔,就都算是白忙活了,這種情況下的“師父”失而復(fù)得,當然是不一樣的。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luò)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xué)習(xí);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xué)習(xí)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shù)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