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修木】
早幾個月,《歷史研究》登出一篇文章[1],質疑用“閉關鎖國”這個概念來描述明清時的中國是否合適。
本文將介紹十八世紀中國的對外貿易,算是換一個角度,從國外的歷史記錄與研究,看看在對外貿易特別是海洋貿易上,中國算不算“閉關鎖國”。
海獺皮與黃金環(huán)球航線
我們從《海獺皮、波士頓商船與中國貨品》[2]這書開始講起,作者James Gibson是加拿大約克大學研究歷史地理的老師。書里講的是波士頓商人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怎么跑皮草生意。
美國麻省周邊——清教徒落腳的區(qū)域——其實是北美大陸上比較貧瘠的地方,論農作物種植不能跟美國南方相比,因此當?shù)厝伺芎1容^積極,波士頓是主要港口。在十八世末,他們發(fā)現(xiàn)一門賺大錢的新生意,只是需要跑遠途。
在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沿岸,阿拉斯加、溫哥華那一帶,有許多海獺出沒,而海獺皮是動物皮草之中最為珍貴的一種。當時那一帶還沒有什么人煙,陸上交通很不方便,波士頓商船在大西洋里需要往南走,過赤道,繞過接近南極的南美洲底部,而后又往北,從接近南極的區(qū)域跑到接近北極的區(qū)域,收購海獺皮。
跑這么遠距離,花這么大力氣,海獺皮一定得賣個好價錢?;爻痰姆叩匠嗟栏浇蠼钖|風往西走,穿過太平洋,目的地在廣州。清代的中國對皮草有很大的需求,海獺皮在廣州賣出去的價格要翻十倍以上。如此拿到手里的錢,還有更好的用途:從廣州市場上買到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在美洲也是非常搶手的。賣掉海獺皮,帆船又裝滿中國貨,而后還是往西走,走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大西洋,回到波士頓,跑完一趟環(huán)球的黃金航線。
波士頓商船倒賣海獺皮的黃金環(huán)球航線
到十九世紀,美國的工業(yè)化是在麻省周邊開始的,其中不少資本就是靠跑中國生意積累下來的。當時的航海條件要比十六、十七世紀更為先進,船變得更大了,經度也可以測定了。開初是賣海獺皮,海獺被捕得差一點絕種;后來就變成賣鴉片了,美國的商船,做過鴉片販賣生意的也不少。
康熙“開?!?/strong>
賣海獺皮的故事在美國、加拿大時不時就有人提起,因為對他們來說不單是一樁好生意,也是北美西北地區(qū)太平洋沿岸開發(fā)的起點。以筆者本人的經歷,第一次聽到這些敘述,感覺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們在明清兩代不是閉關鎖國嗎?這閉關鎖國之下,廣州怎么成了環(huán)球倒爺?shù)慕灰讏鏊?
再多讀一些西方歷史著作,他們會提到十七世紀晚期即1683年的一件事。那時候三藩之亂平定,臺灣收復,清朝坐穩(wěn),康熙下詔重新開海。
在我們的歷史敘述里,康熙的詔令并不特別引人注目。開海之后,貿易政策在朝廷內部還是有爭議,時緊時松,有不少是非曲折。但是從西方人的角度來看,這卻是歐亞貿易的一次革命性變化。[3]
明清交替期間,歐洲帆船無法與中國進行直接、穩(wěn)定的貿易。葡萄牙人在澳門有據(jù)點,但是已經沒有什么資本、精力做亞洲貿易了。荷東印先在臺南落腳,被鄭成功趕走,之后基本上就是坐在雅加達,等著中國帆船把中國貨運去印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落腳點主要在印度,只是偶爾來到廈門與臺灣之間,做一些零散的買賣。
康熙開海之后,歐洲人終于可以來到廣州,直接購買中國貨品。這已經不是以前的三年一貢,也不需要派使節(jié)建立朝貢關系。帆船每年在特定季節(jié)都可以來廣州,還可以在廣州建立倉庫。
但是康熙開海,并不是為了照顧歐洲人。中國自身就有對外來貨品的需求,主要是對亞洲特別是南洋貨品的需求。這里引用日本學者、來自廣島大學的太上淳,發(fā)在網(wǎng)站上的文章,便于大家去查閱[4]。文章的主題其實講的是荷東印,但是講荷東印得涉及亞洲的貿易網(wǎng)絡。
停在廣州黃埔的外國帆船,右岸有他們的倉庫
對亞洲貿易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其次是印度。中國有最大的市場,而中國的瓷器、絲綢又是品質最好的。18世紀是康乾盛世,天下大致安定,而且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長,由此也帶來消費需求的急速增長。
在食品方面,中國進口東南亞的燕窩、魚刺、海參等宴席上的高檔食品。在用品方面,需要進口金屬錫、做藤器的藤條,還有特殊的木材。到十八世紀中期,清政府允許中國工匠去東南亞造船,因為那邊的木材便宜;同一時期,又從泰國、越南南部進口糧食,主要是大米。中國也一直進口胡椒,而且是胡椒的大買主,比歐洲人買得多。到十八世紀下半葉,從廣東、福建下去的商人,在泰國、越南種水稻;在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種胡椒、開錫礦;在菲律賓伐木、打撈海產。有中國需要的特產,人家也樂意拿來貿易,換取中國貨品。
波士頓商船拿著珍貴的海獺皮,不遠萬里來廣州是找對了地方。但是那些海獺不是美國人發(fā)現(xiàn)的,最先在那一帶倒手海獺皮的,其實是俄國人。俄國在北邊占著那么大一塊地,背后有一條經濟因素。
那里是高寒地帶,人煙稀疏,農業(yè)出產很低,工業(yè)化之前開發(fā)礦產也很不容易。但是從高寒地帶的哺乳動物身上扒下來的皮,也就是所謂的皮草,不但披著很保暖,看著色澤光潤,摸著也很柔軟,在歐洲、中東、中國都很搶手,算是北方絲綢之路周邊的交流上一件很珍貴的商品。
蒙古帝國崩潰之后,俄國開始向西伯利亞擴張,主要的動機就是搞皮草。只是高寒地帶的動物數(shù)量有限,而且捕少見少,俄國人的搜索范圍因此越來越大,到十七世紀中期來到中國邊境,開始與清朝發(fā)生沖突與交往。而后他們又進一步走過冰天雪地,摸到太平洋的東頭,到十八世紀中期在阿拉斯加建立落腳點,其后繼續(xù)向南,一直摸到舊金山。從白令海峽到加州的范圍,他們發(fā)現(xiàn)大量的海獺,開始在那一帶捕捉,海獺皮可是比貂皮貴好幾倍。
海獺
這一發(fā)現(xiàn)的消息后來走漏出去,在加拿大的英國人、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還有剛獨立不久的美國人,也就跟著過來摻和一把。這才有了波士頓商船那條繞著地球兜一圈的“黃金航線”,但是皮草貨源的大頭卻還是掌握在俄國人手里。走的是冰天雪地之中的馬幫商隊,主要的貿易點在蒙古的恰克圖,當時在大清與俄交界的地方;大量屬于奢侈品的皮草從那里流入中國,換取我們的茶葉、絲綢等貨品。
所以不管是南邊、北邊還是東邊,都跑來跟中國貿易。
但是在歷史敘述之中占位置最重的,還是西邊來的帆船,特別是荷蘭、英國那兩家東印度公司。雖然總體來說,歐亞的貿易量遠比不過亞洲地區(qū)之間的貿易量,但歐洲人與中國的貿易有兩處特別。
第一是他們基本上無法出產任何在亞洲暢銷的產品。不但對中國是這樣,對印度、日本、東南亞也是一樣。他們能與亞洲貿易,主要靠的是從美洲流入歐洲的白銀。
第二是到十八世紀,他們進口的貨品也有些特別,對中國茶葉的需求量節(jié)節(jié)高升。在十七世紀,被東印公司帶回歐洲的茶葉,本來只是給貴族嘗一嘗鮮。到康熙開海之后,購買茶葉變得容易,喝茶竟然在歐洲普及開來,從王公貴族到中產階層再到一般百姓,都有了這樣的需求。
只是在當時茶葉是中國的特產,只能在中國買到。歐洲新生的消費需求,得用大量白銀的輸出來滿足。到接近十九世紀的時候,英國人看著買茶葉的白銀越花越多,覺得要維持不下去了,開始向中國輸運毒品,最后導致鴉片戰(zhàn)爭。
十八世紀畫作之中,拿著中國進口的瓷器喝中國茶的英國貴族
當然,朝廷對外國商人、水手的確有許多限制。
比如,帆船進入廣州,必須得到官府的批準;通常每年在夏末歐洲帆船乘南風到達廣州,入冬刮北風的時候離開,其后不許任何外國人留在廣州。這樣的規(guī)定在現(xiàn)在來說看著奇怪,但是歐洲人來到中國沿海,帶來過不少沖突、騷擾,官府有防備之心是自然的事。
到達廣州之后,歐洲人只能待在黃埔,不許隨意進城,隨船不許帶女子,據(jù)說是為了讓他們無法在廣州久留。在黃埔期間,他們也不許逛窯子、上花船,違者會被送進大牢。還有,他們也不許學中文,顯然是防備他們套取情報。這幾項規(guī)定其實與日本長畸港將洋人限制在出島上的做法相似,只是日本準許當?shù)責熁ㄅ舆M入隔離區(qū)為外來水手服務。
在貿易淡季離開廣州的歐洲人,一般是去澳門歇腳。葡萄牙人仍然以租用的形式管理澳門,但是已經沒有跑貿易的資本,當?shù)氐慕洕チ耸兰o下半葉的繁榮。不過,它卻一直是歐洲人進入廣州之前等待允許的停靠點。
朝廷也利用澳門,對外來的帆船進行過濾。歐洲帆船要在澳門找向導、翻譯,歐洲水手若是行為不軌,朝廷也會找澳門問責,到澳門拉人。在法律上,澳門仍然歸香山縣管轄。鬧出什么人命案子,特別是有中國人牽涉其中的時候,必須交給香山縣衙門審理。
十九世紀歐洲人畫筆下的澳門
康熙開海給了澳門又一次機會,幾家東印度公司都要在當?shù)叵蚱咸蜒廊俗夥孔?。生意做大之后,這些房客可是要比房東富裕得多。與沒落時期相比,澳門有了不小的起色。它這個落腳點的角色要一直扮演到鴉片戰(zhàn)爭之后,英國人割走香港,另立門戶。在那以后,葡萄牙人才借著歐洲列強炮艦的威風,壓迫清政府,將澳門變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從洋人的角度來說,廣州的貿易安排自然很不如意。除了那些限制規(guī)定之外,負責貿易的戶部官員不直接跟洋人打交道。有什么事情,從買賣、上稅到糾紛,都要通過公行來代理。其中最有名的是廣州十三行,即十三家專門當買辦的公行。到十八世紀下半葉,清政府規(guī)定只有廣州作為開放口岸,十三行實際上是壟斷了相關的貿易。公行買辦在外商之中的口碑很好,做事有信用,有效率,不耍那些短斤少兩的小滑頭[5],但是澳門、廣州黃埔之外的廣大地區(qū)對歐洲人禁足,十三行的壟斷讓歐洲人覺得很不滿意。
但是總體來說[6],這些限制并沒有阻礙中國與各地的海上貿易往來。就貿易量來看,廣州的地位尤其特別,在當時的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在現(xiàn)代國外歷史學者的筆下,清代的中國是世界貿易的中心[7]。
閉“觀”鎖國
按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清朝對外商、外貿的管理方法很嚴格。這些舉措時常被人當作“閉關鎖國”的證據(jù),問題是,在“閉關鎖國”之下,這個世界貿易中心的位置是怎么來的?指責清朝“閉關鎖國”,很容易給人一個完全錯誤的印象,以為因為海禁,中國沒有多少海洋貿易,甚至以為那時候的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是脫鉤的。
這些錯誤印象根深蒂固,以致《歷史研究》的一篇論文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像香港嶺南大學毛升教授最近在《亞洲周刊》上寫的反駁文章,就是一例。他寫道:
“明清中國并非‘閉關鎖國’的說法并不新鮮。美國的中國史課堂上,美國教授們多持該觀點。倒是我們中國內地出國留學的人,認為過度美化了晚清政府,忍不住要糾正外國人的錯誤認識??上接兄袊瞬哦袊返淖孕牛f英文笨嘴笨舌,無力舌戰(zhàn)群儒,早早敗下陣來?!盵8]
毛升教授顯然是在美國讀過書,自然知道美國研究中國歷史的老師們多半并不認同“閉關鎖國”一說。但是在這段說中國人“敗下陣來”的表述中,毛教授忽略了一件事:說起對華貿易,那可不只是中國有歷史記錄;跟中國做買賣,也是人家歷史的一部分。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740至1836年間,每年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總重量
上圖來自倫敦大學一個研究茶葉歷史課題組的網(wǎng)站[9],相應的原始數(shù)據(jù)出自十九世紀中期英國議會的文件,顯示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十八、十九世紀每年進口茶葉的總重量:1740年,一年已經要進口約兩百萬磅中國茶葉;到1830年,進口量已超過三千萬磅;到1833年掉下來,是因為英國政府結束了東印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
英東印在英國是壟斷亞洲貿易的上市公司,留下海量的原始記錄。它后來需要政府出手相助,又留下許多相關的文件。幾代英國歷史學者以這些記錄為基礎,做了許多研究。這張圖里的數(shù)據(jù)雖說只是英東印一家公司的情況,卻非常直觀。
我們知道十七世紀下半葉的英國人還沒有喝茶的習慣;到十八世紀中期,每年的進口量有數(shù)百萬磅;到十九世紀初,每年的進口量達到數(shù)千萬磅。如果清朝閉關鎖國,有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增長嗎?我們了解自己的歷史,就不能去讀一下別人的相關研究?
當然,明朝、清朝都有一個老毛病,那就是對外部世界的興趣有限。在人口、規(guī)模、經濟、貿易上,當時的中國都處于優(yōu)越的位置,因此有一份特別的自信,以天朝上國自居。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清兩代的確閉“guān”鎖國,但是,閉的不是“關口”的關,而是“觀察”、“觀念”之中的“觀”。
參考資料:
[1]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明清時代“閉關鎖國”問題新探, 《歷史研究》,2022年第3期, 第4頁。
[2]Gibson, J. R., Otter skins, Boston ships, and China goods : the maritime fur trade of the Northwest Coast, 1785-1841.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Montreal, 1992)
[3]Coates, A., Macao and the British 1637-1842 : prelude to Hong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U.K., 1988); pp.33-34
[4]Atsushi, O.,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Rise of Intra-Asian Commerce. Sept. 15, 2013 https://www.nippon.com/en/features/c00105/
[5] Carroll, J. M., The Canton System: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In The Contact Zone.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2010 50 pp.51-66.
[6] Rawski, E.S., Naquin, S. A New Look at the Canton Trade, 1700-1845.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2018 78 pp.491-514 https://muse.jhu.edu/article/725777/pdf
[7] Frank, A. G., 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CA, 1998)
[8] 毛升,爭議“閉關鎖國”,《亞洲周刊》,2022年39期。
[9] Mauger, M., Charting the East India Company’s Tea Trade. Oct. 17, 2013. https://qmhistoryoftea.wordpress.com/2013/10/17/charting-the-east-india-companys-tea-trade/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