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貨源去哪里進的貨,京東的貨源去哪里進的貨呢?

已經記不清,這是我參與的第幾個11·11購物節(jié)。

曾經這是個嘲笑單身狗的日子,突然,變成了購物大促節(jié)。緊接著,這一天有了不亞于春晚的晚會表演,明星璀璨。再然后,直播電商火了,這一天各大平臺各大直播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品牌最低價劍拔弩張。

這個節(jié)日的流量越來越大,但是規(guī)則越來越煩,消費者在堪比高等數學的計算中,一點點丟失購物的純真和快樂。其實,商家也苦,為了11月,早早開始備貨,擠占現金流,最后落得賠錢賺吆喝。今年的大環(huán)境里,實體經濟本就不容易,如果平臺為了節(jié)日熱度再要求商家“擊穿底價”,那就真的會讓實體經濟苦不堪言。

今年各大平臺幾乎都不再公布自己雙11的GMV數據。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如果電子商務的初心是幫助實體經濟,那就該早一點從流量迷信里蘇醒過來。

只有當跳出數字,流量褪去,大家才能靜下來,思考一些更本質的問題——這么多年的11·11到底能給實體經濟帶來什么。

七年前,整個中國實業(yè)界曾經因為一個智能馬桶蓋陷入深深的焦慮。

吳曉波帶高管去日本開年會,寫了一篇 《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說的是中國游客在日本掃貨。有個同行的小伙伴一口氣買了六只電飯煲。還有的哄搶吹風機、陶瓷菜刀、保溫杯,最讓吳曉波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從日本買馬桶蓋。價格貴,旅游時候拎著也不方便,但是擋不住大家在日本買買買的熱情。

中國制造已經享譽全球,但是馬桶蓋這個角度,好像在犀利地提醒我們,中國制造有清晰的死角,竟然連國人的做飯、喝水、上廁所的需求都無法完全覆蓋。

文章幾百萬的閱讀量,引發(fā)現象級的討論,中國制造的焦慮徹底爆發(fā)了。不過,事情最后的發(fā)展卻頗有戲劇性。

首先是有人發(fā)現,盡管日本馬桶蓋確實好,但是還是以made in China為主。比如最受熱捧的松下馬桶蓋,在中國生產,而且就在吳曉波辦公室?guī)资锿獾暮贾菹律彻I(yè)園。甚至,很可能在生產之初就想好要出口轉內銷,只賣給中國人,因為電壓適配中國的220V,而不是日本的110V。

京東也關注到了馬桶蓋的討論,把自己平臺上所有智能馬桶蓋好好研究了一遍——哪些賣得好,哪些評價高,去看消費者的留言,好評在夸什么,差評又在吐槽什么,用搜索關鍵詞分析買馬桶蓋的人最關心什么功能……在這個過程里,京東發(fā)現了一些平時難以被洞見的需求,拿小本本記下來,見品牌方的時候就一條一條分享給他們。

九牧根據京東的大數據,做了一款京東專供智能馬桶。當時京東分析,很多消費者吐槽智能馬桶操作太麻煩,尤其是老人(不少年輕人給爸媽裝一個智能馬桶蓋,本意是孝敬,結果給老人整不會了)。九牧這款京東專供馬桶,最大的特點是智能語音控制,首發(fā)當天銷售額便突破100萬。海爾也出了京東定制款,海爾衛(wèi)璽遙控款智能馬桶蓋在京東大數據的基礎上主打防電墻、即熱式加熱、便前預濕潤、抗菌除臭功能。

松下也參考京東的分析做新品。盡管松下已經是智能馬桶圈的領導者,但是馬桶這玩意,每個國家差異很大,美國家庭、日本家庭、中國家庭的洗手間特點完全不一樣,國民的衛(wèi)生習慣也不一樣,要拿下中國市場,當然需要了解中國市場的人給建議。

確實很不一樣。發(fā)達國家,居住條件在80年代就已經普遍很高,智能馬桶也是那時候出現。然后一代代進化,先來一個溫水沖洗,過幾年加一個馬桶圈加熱,又添加了自動翻圈,再過了幾年推出烘干和殺菌……民眾慢慢習慣一個個新功能,一個個新操作,所以接受度很高。

但是中國不一樣,衛(wèi)生間干濕分離也是最近幾年的新建商品房才普及。照搬一個發(fā)達國家的智能馬桶蓋過來,十幾個功能,一大推按鈕,很多消費者一看就頭疼,再想到要為很多壓根自己不會用的功能買單,也就被勸退了。

京東就在這個需求上不斷做拆分,根據京東購物大數據,水洗PP,很多中國人還不習慣。但是冬天馬桶圈自動加熱,自動沖水是中國消費者呼聲最高的兩個功能。京東就建議開發(fā)者,先圍繞最重要的需求,做實做好,而且價格也可以定的更便宜,1000元左右(功能大而全的要3000元以上)。

建立在這套C2M的方法論不斷演進,才有了京造小白鯨智能馬桶,在618就表現不俗比去年增長443%,11·11依舊很熱。這款智能馬桶就是圍繞著京東大數據做的設計,功能集中,操作簡單,留言里提到最多的是,旋鈕讓老人一學就會。

2015年,“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大討論,讓馬桶成為了中國制造反思的一個符號,中國實業(yè)知恥而后勇。誰說吳老師不適合帶貨,當年一篇文章,可是帶火了整個行業(yè)。

短短幾年,智能馬桶蓋的局面就發(fā)生重大反轉。雖然老的外資品牌依舊熱度高,但是整個行業(yè)明顯被中國本土制造扭轉,銷量大漲,而價格每個季度都在變得更親民,新品牌有萬馬奔騰之勢,爆款不斷。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實業(yè)的確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但是馬桶蓋、電飯煲、保溫杯,是再也不可能讓中國實業(yè)感到焦慮了。

這樣的反轉,還在佐證這樣一個事實——在焦慮泛濫的2015年,中國制造并不差,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你可以在中國找到很多踏踏實實做實業(yè)的人,低頭搞生產,年復一年研究工藝,改良生產線。這也是為什么國際大牌找代工都會首選中國。

很有可能是,智能馬桶蓋的需求太小了(比如因為洗手間干濕分離都不普及),所以這個趨勢沒有被低頭撲在自己領域的中國實業(yè)人準確捕捉到,也就是我們常遇到的“懂生產不懂銷售”、“懂技術不懂需求”。打個比喻,經過二十多年成長,中國制造已經是一個健康茁壯的青少年,但是一身力氣,卻不知道往哪個方向上發(fā)力。

這樣看,京東去研究自己平臺的數據,再把建議給到九牧、海爾、松下、京造等,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換一個角度看,中國實業(yè)還缺什么?在我看來,比較缺的一是對宏觀市場趨勢的洞察。二是更強的履約能力,把產品交付給消費者并且做好售后。

對智能馬桶蓋制造商來說,京東首先應該是一個營銷的渠道,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其次,京東也是大家可靠的倉儲配送服務商,再次,在研究新品這個問題上,京東已經扮演過一個能給建議的合作伙伴,什么新品可能好賣,定價多少最合適,都可以問問京東。

二十年里,京東哼哧哼哧地幫大家運商品,幫大家賣貨,合作了無數的的大企業(yè)、中小企業(yè)、小微企業(yè),也在思考,現在的中國實業(yè)還需要什么。中國制造正在面臨一個時代的變遷,不僅是馬桶蓋怎么設計新品。還是一些更大的,生產形式上的升級,比如由過去的大單走向小單化

最典型的是服裝業(yè)。以前是一個樣式生產1萬件。現在是10個款式各生產100件,去賣賣試試,賣的不好的款式就立刻淘汰,買的好的再生產1000件,直到篩選出爆款為止。

從前中國的智能馬桶蓋生產工廠,只做代工,某個品牌找上門,一口氣要10萬個。做完了用集裝箱批量貨運送到指定倉庫。

曾經,談一個代工的大單子就舒舒服服過一年?,F在,國內的內卷加上越南印度的競爭,過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無論是繼續(xù)代工還是自己做品牌,中國制造工廠都在走向小單快返的路。

不僅是新品設計,最基礎的發(fā)貨能力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是10萬件生產好,來一輛卡車,一整個集裝箱送到一個固定的倉庫?,F在的趨勢是產銷直連,無論是代工還是做自己品牌,一批貨生產完成,就發(fā)到各自指定的地點。倉儲、貨物流轉,甚至對包裝抗跌撞的改進等等都要重新做。

這場變遷里,最難的是農產品。

立志用直播帶貨助農的東方甄選就遇到了挫折。因為“四分之一的桃子霉爛長毛”,長了個教訓,光有流量不行,電商是一件供應鏈很長的事情。東方甄選也選擇和京東物流合作。

京東的全渠道能力來源于多年在供應鏈的摸索,闖過三關。第一關B2C模式,第二關產地模式,第三關本地零售。尤其是產地模式,對應京東生鮮、京喜、京東物流產地倉等業(yè)務。產地模式和3C家電的打法完全不一樣,從產地倉一地發(fā)全國,生鮮商品離開泥土、魚塘就直奔消費者。

京東做了一條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俗稱“三網通”,也就是貨網、倉網、云網的深度融合,再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數實融合。在與京東物流合作,貨物前置后,東方甄選整體配送時效提升了17%。

過去想到京東,是因為在這里買3C,沒有假貨送貨快?,F在,京東帶著自己打磨好的供應鏈,扎進了供應鏈最難做的農業(yè)里。

農業(yè)這件事,太需要供應鏈的幫助了。農民掙得不多,但是消費者還常常覺得菜價貴.為什么,錢都去哪了?原因在于,從土地到菜籃子,農產品的損耗太嚴重了,因此物流成本巨貴。京東的想法是,用自己的供應鏈能力,幫助東方甄選這樣的農產品帶貨人,也幫助數量更多但是規(guī)模更小的一線農戶。

減少損耗,會變成利潤,一部分給農民,一部分給消費者,然后把這個作為京東低價的來源,作為11·11低價的來源。

今年京東11.11,近10000種農產品成交額超過10萬元。地標農產品引領增長,開門紅期間,宿遷霸王蟹賣出超2萬只,高原長出的“VC之王”修文獼猴桃6萬個,五常大米賣出超200萬斤。

文章開頭,那場智能馬桶蓋大討論的同一時間,京東正在經歷自己的一場生死戰(zhàn)——家電大戰(zhàn)。最終的結局是新型實體經濟的京東打敗了傳統(tǒng)家電賣場的蘇寧國美

京東贏在哪里?不是因為融到更多錢,所以給了消費者更多補貼。而是贏在了效率。2015年,京東的綜合運營成本只有傳統(tǒng)家電賣場的一半,雖然當時看上去戰(zhàn)斗還很焦灼,但是勝負其實已經分明。

往后的日子里,提升全渠道能力這件事京東有點上癮,2021年把履約費率干到6%左右,這在全世界所有行業(yè)里都是首屈一指。

京東11·11剛剛結束,這個由大促引發(fā)的購物狂歡節(jié)如今已經成為民眾習以為常的一部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問,11·11的低價到底來自何處呢?

需要我們保持警惕的是,低價不應該來自來自補貼,不應該來自過度人為大促。實體今年本來就不容易,如果被迫搞促銷,被迫“擊穿底價”,被迫提前備貨,會更加困難。

低價應該來自效率的提升,甚至不妨把每年的這個日子當做一年一度供應鏈的閱兵。看看今年又有哪些工業(yè)品通過C2M降低了新品研發(fā)的成本,又有哪些產地的農產品搭上數智化供應鏈的快車,把履約成本打了下來。這樣的11·11大促,才是健康而持久的。

也是在日本馬桶蓋引起大討論的同一時間,劉強東分享了京東“十節(jié)甘蔗”的理論,京東認為消費品行業(yè)的價值鏈分為創(chuàng)意、設計、研發(fā)、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等十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前五個歸品牌商,后面五大環(huán)節(jié)則歸零售商。

京東的策略是做好自己最擅長的的幾節(jié)甘蔗,再幫助伙伴提升其余幾節(jié)。用京東CEO徐雷在今年互聯(lián)網大會上的說法,京東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

不再卷GMV了,這么看,2022年11·11是一個歷史轉折點。實業(yè)里,沒有宏大敘事,只有躬身入局,做實業(yè),懂實業(yè),才能幫實業(yè)。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您可能還會喜歡:

發(fā)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