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舞服裝專賣,肚皮舞服裝專賣店?

阿富汗塔利班執(zhí)政后,開始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恢復了一些“教法治國”的“老規(guī)矩”。其中,就包括了要以較為“溫和”的形式,在公開場合禁止音樂和歌舞活動。

對此,有很多人表示了“充分理解”——禁止公共場合出現(xiàn)音樂歌舞,規(guī)定男人留胡子、女性穿罩袍,那屬于他們的傳統(tǒng)民俗,阿富汗這些伊斯蘭教國家,原就講究禁欲和嚴肅的生活。

其實呢,原本阿富汗人同中亞其他民族一樣,素來喜好并且很擅長唱歌跳舞;阿富汗各民族的女性服飾融合了中亞和南亞風情,是非?;ㄉ诤徒k麗的,蒙面罩袍(布卡)只是近代從中東地區(qū)引入的“舶來品”;而且,阿富汗樂舞歡快悠揚,風格獨特。

阿富汗國立音樂學院師生在演奏傳統(tǒng)音樂(現(xiàn)在已經關閉)

還有禁止歌舞的這個理念,《古蘭經》里并沒有直接的相關規(guī)定,它只是中東地區(qū)某些教派獨有的傳統(tǒng)。

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中東穆斯林,全都是這一傳統(tǒng)的忠實踐行者,大部分人,仍然是相對世俗的、包容的,他們的文化和娛樂生活,同樣熱烈奔放,絢麗多彩。

比如,以性感火辣聞名于世的肚皮舞,就發(fā)源和流傳于中東地區(qū),并享譽世界。

一般來說,從中亞到西亞北非,穆斯林國家被分成了三個大群——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突厥文化。

而這三個大群,也恰恰正是肚皮舞的傳統(tǒng)發(fā)源地和曾經的興盛區(qū)域。

當然,土耳其只能說是突厥文化或者突厥語系的代表,土耳其人的突厥血統(tǒng)占比是非常低的,而更接近于希臘人


一提到肚皮舞的發(fā)源地,人們最可能想到的,一個是埃及,另一個則為土耳其,而如今兩地皆以伊斯蘭教信仰為主。

實際上,肚皮舞的歷史,要遠遠早于伊斯蘭教的誕生。

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第18王朝(約3500年前)的墓室壁畫中,就出現(xiàn)過肚皮舞的場景,舞女們的服飾和姿勢同現(xiàn)代肚皮舞非常相似。

所以,一般都認為,肚皮舞源自埃及,與遠古時候的宗教儀式有很大的關聯(lián)。

比如,古埃及壁畫中的女神祭祀之舞。

在那段歲月里,人們認為女性的肚子非常神奇,連接著大自然,事關人類繁衍的循環(huán)不息。

扭動肚子和胯的一系列動作,可以向神祈求婦女多產以及頌揚生命的力量。

于是,盛裝的舞女們會婀娜地在神像前,投足、收縮顫動腹肌、扭腰、擺臀,贊美大自然和生育之神。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肚皮舞是以腹部的搖擺為主要動作,并且要求光著腳——這是為了保持和大地的聯(lián)系。

到了公元7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除了地中海沿岸和小亞細亞半島一些的拜占庭統(tǒng)治區(qū),中東逐漸成了伊斯蘭教的天下。

雖然也有保守的穆斯林長老對肚皮舞過于火辣的表達形式提出了強烈的異議,但肚皮舞還是頑強地傳承了下來,并被注入了濃郁的阿拉伯風情。

不過,此時的阿拉伯肚皮舞雖然動作和近現(xiàn)代的表達比較相似,但裝扮上,跟后來咱們熟悉的肚皮舞,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阿拉伯舞娘們,通常會穿著靚麗的長袍,并不會直接裸露一些敏感部位,腰間系著一條漂亮的絲綢腰帶,臀部再圍上一些叮當作響的裝飾,以突出腰胯的動作。

《一千零一夜》里,中世紀的阿拉伯女郎,著裝色彩豐富,用料輕薄

這時候的阿拉伯文化,是開放和自信的,在歐洲的黑暗時代,阿拉伯人保留了西方文明的火種,并鼓勵科學研究和對外探索。直到15世紀,最先進的航海技術,依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

反倒是差不多同期的中世紀歐洲,受基督教價值觀影響,人們的生活相對要單調保守得多,已婚女性都有包頭巾的傳統(tǒng),衣著古板嚴肅、色彩單調,日常的文娛生活,也被宗教牢牢地禁錮著,世俗音樂資源十分匱乏。

歡快地阿拉伯肚皮舞,在當年的基督教人士眼中,很可能,會被“驚恐”的認作“撒旦之舞”。

中世紀的歐洲已婚女性很多都是堅持戴頭巾,這被認為是恪守婦道的表現(xiàn)

從15世紀起,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阿拉伯肚皮舞的plus版,土耳其肚皮舞開始大放異彩。

跟動作較為內斂,服飾相對保守的阿拉伯肚皮舞不同,在奧斯曼宮廷的女奴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帶有歐洲血統(tǒng),脫離原生文化圈的她們,顯然更放得開。

土劇《宏偉世紀》第二季,17世紀的奧斯曼宮廷女子,她們幾乎全為女奴出身,即便生下繼承人,也沒有正式名分

奧斯曼帝國時代,土耳其特色的肚皮舞,融合了吉普賽舞蹈急速、開放的特點,已經開始變成了一種充滿挑逗性的演出——透過輕薄修身的衣裙,你可以看到舞女們腹肌的收縮和顫動,伴著歡快悠揚的音樂,臀部、大腿和手臂有節(jié)奏地搖擺,再加上魅惑性的面部表情,令人目不暇接....

不過,大部分時候,土耳其肚皮舞僅限于宮廷或者權貴們的私宅,以及一些帶著色情意味的場所。普通的女孩子,是絕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跳這樣的舞蹈給外人看的。

幾乎是差不多的時候,在波斯帝國宮廷,肚皮舞也相當受歡迎,而且,波斯人的樂舞,有時候比土耳其人更豪放。比如,下圖這樣的裝扮。

而土耳其肚皮舞,在服飾、音樂和動作方面,也都吸收了很多波斯舞蹈元素。

可以說,從中世紀到近代,眾多穆斯林國家的音樂和服飾、建筑藝術,都曾深受波斯文化的影響;波斯人的生活,也總被認作最為世俗、最為歡樂。

即便如今的伊朗女性被強制戴頭巾,但很多時候,頭巾除了宗教意義,更像是國家規(guī)定的一種反西方的“符號”,伊朗人亦如老祖先一樣,熱愛世俗生活和歌舞娛樂。

2021年的德黑蘭街頭

巴列維王朝時代,身著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伊朗女性

客觀看,整個古代的伊斯蘭世界,大致上還是開放和多彩的。

直到近代時期,當伊斯蘭世界面對更強勢的西方文化深感不安之時,在反殖民主義的大環(huán)境下,某些群體開始產生了看似有些走極端的保守和禁欲主義的主張。

比如,禁止包括肚皮舞在內的相關音樂和娛樂活動,女人出門要罩袍蒙面,不可露臉露頭發(fā)的規(guī)矩等等。

事實上,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原本,《古蘭經》中更是沒有直接提及過禁止歌舞、音樂的內容。

但在后來的流傳中,一些教派脫離了前后文的語境,僅拿出了經文中的某些只言片語,從而衍生出了禁止演奏樂器和歌舞娛樂的相關條例。

他們認為,歌舞是靡靡之音,會消磨意志,讓人沉迷于享樂,甚至去敗壞道德、誘人犯罪,導致腐敗。

類似的,還有對于飲酒和華麗服飾的禁忌等等。

另外,他們還教導信眾,女人的魅力甚至是面龐、頭發(fā),都只能關起門來向自己的丈夫展示,更別提要在公共場合表演舞蹈給眾多陌生的異性了。

這時候,除了奧斯曼帝國、波斯王國的深宮院內,以及中東的一些隱秘的紅燈區(qū),整個伊斯蘭圈子,已經很難尋覓到肚皮舞表演了。

土耳其電視劇中19世紀末的奧斯曼宮廷女性,跟17世紀比,還要偏保守

然而,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時候,“闊”了起來的歐美世界,開始饑渴地追求所謂的“東方異域情調”。

很明顯,中東地區(qū)的肚皮舞,就成了西方人想象和發(fā)揮的一個重要領域。

經過基督教文化圈人士的一番異域想象之后,在商業(y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肚皮舞被按照西方口味,改造了一番。

雖然它的音樂和基本動作來源于中東地區(qū),但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則更多的是來自于殖民時代,西方人對伊斯蘭世界后宮女性的夸張想象,而舞蹈的服裝也被做得愈發(fā)暴露,帶著明顯的挑逗性。

比如,現(xiàn)代肚皮舞的第一個集大成者,瑪塔·哈莉。

瑪塔·哈莉(1876年8月7日-1917年10月15日)

她就是傳說中的那個,面對行刑隊,以飛吻結束人生的一戰(zhàn)傳奇女間諜。

瑪塔·哈莉本名叫做瑪格麗塔·麥克勞德,原本也是個體面的軍官太太,因不堪忍受丈夫的長期家暴而離家出走。

為了生存,她只得拋下身段做了舞女。

這時,她敏銳的發(fā)現(xiàn),歐洲社會對神秘東方元素的興趣異常濃郁。

于是,她利用早前曾經在印尼爪哇生活的經歷(其丈夫是荷蘭印尼殖民地的一名軍官),打造了自己“落難東方混血公主”的人設,并改名瑪塔·哈莉,意思為“神之母”

瑪塔·哈莉在巴黎的劇院開始跳起了所謂的“東方艷舞”,服裝裸露、姿勢表情大膽,再加上那些刻意迎合歐洲人口味的“東方元素”,瑪塔·哈莉一炮打響,成了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而她的艷舞著裝,也大致成了后來現(xiàn)代肚皮舞的雛形和樣本——兩片式的比基尼加上blingbling的流蘇和各種裝飾。

電視劇《瑪塔·哈莉》海報

可惜的是,一戰(zhàn)中,法國人以間諜罪抓捕了她,并處以了槍決。

但后來又有很多人在極力證明,瑪塔·哈莉其實是個雙面間諜,只是因為她知道得太多了,因此法國人才如此著急地要除掉她。

畢竟,作為荷蘭人的瑪塔·哈莉,一戰(zhàn)中,她的祖國是中立國,這樣的身份,確實能讓她順利地游走在在協(xié)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具體她究竟幫誰算計了誰,至今還沒捋清楚。

按照當年現(xiàn)場記者的報道,刑場上的瑪塔·哈莉除了那個“傳世飛吻”,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這是第一次有人肯付13法郎占有我(法郎跟子彈同音)。

有部電視劇《瑪塔·哈莉》拍得不錯,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雖然女主比較矮胖,但演得特別賣力氣,里面的舞蹈場面觀賞性很強。還有電視劇的結尾,20年后,瑪塔·哈莉的俄羅斯情人拖著殘肢,為她報仇雪恨的場面,堪稱感天動地。

《瑪塔·哈莉》瑪塔·哈莉和她的俄羅斯貴族軍官情人


雖說瑪塔·哈莉的結局并不好,但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樣,她引領的東方異域舞蹈之風,還有那獨特的服飾道具都被后人傳承和發(fā)展了起來,甚至,竟然“傳回”了肚皮舞的發(fā)源地——中東地區(qū)。

為了迎合西方人想象中的“東方神秘舞女”,以招攬游客,肚皮舞的發(fā)源地,埃及和土耳其等國,都積極改造了這種傳統(tǒng)舞蹈,居然越跳越像曾經的荷蘭人瑪塔·哈莉。

大致就是,人們想象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蒙著面紗的阿拉伯女郎,穿著鑲滿亮片鈴鐺的暴露而輕薄的服裝,各種性感奔放的動作,一邊跳一邊扔掉身上的薄紗....

即便原本的肚皮舞衣著,并非是這么穿的。

如今,隨著中東地區(qū)的宗教回潮大環(huán)境,除了埃及尼羅河上的客船,還有基督徒和穆斯林基本五五開的黎巴嫩,以及一些私密場所,中東地區(qū)公開的肚皮舞已經不太常見了。只有土耳其,還在致力于用奔放的肚皮舞來招攬游客。

說起來,這也相當奇怪,對宗教非常熱心,還提倡國內女性包頭巾的埃爾多安總統(tǒng),他本人卻是個肚皮舞的忠實粉絲。

早在他1994年3月當選伊斯坦布爾市市長時,就曾公開宣布,這種舞蹈是現(xiàn)代化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高雅的民族藝術,并致力于在政府層面進行推動和支持。

這個...你一定沒想到吧。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wǎng)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您可能還會喜歡:

發(fā)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